上汽轻卡挑战风洞试验,优化后的上汽轻卡油耗可降6.3%!

 “上汽轻卡为什么要做实车风洞试验?毕竟之前卡车行业里没有人做过这件事。”


  对此,上汽轻卡的工程师告诉记者,挑战实车风洞试验,正是上汽轻卡在用乘用车的标准衡量自己,在优化完风阻系数后,上汽轻卡的油耗降低了6.3%。这就意味着,卡友们每个月可以节约近1000元。

  近期,上汽轻卡的研发团队首次完成轻卡实车的风洞试验。

     

     在汽车行业中,风洞试验大多应用于乘用车的设计开发,通过模拟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风阻,得出车辆的空气动力学参数,从而优化设计,降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油耗。而商用车出于成本考虑,一般只通过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参数调整。

   “做完试验时,已经凌晨一点了。那天挺冷的,风也很大,但大家还是站在实验室门口不肯回去,很兴奋也很激动。” 上汽轻卡计算流体工程师赵魏维笑着回想。

 国内首次无经验可循

   “我们的研发目的很明确,就是印证我们的产品是不是真的‘好开、好省、好赚’。” 上汽轻卡项目总工程师李琳介绍说,“这一次,我们对第六代跃进H系列轻卡的实车风洞试验进行了摸底和探索,收获了宝贵的经验。”

  作为国内第一次轻卡实车风洞试验,上汽轻卡的研发团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。从前期寻找合适的风洞实验室资源,到车辆及零件、试验夹具、工装等辅助设备的准备,研发团队忙前忙后好几个月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

      “最初的问题是找不到能完成轻卡实车风洞试验的实验室。国内仅有的几家风洞实验室绝大多数是针对乘用车设计的,试验场地空间和出风口尺寸比较小,没法满足车辆尺寸较大的轻卡试验要求。” 李琳介绍说。

  目前,国内的轻卡实车风洞试验处于起步阶段,缺乏足够的实验室资源。有些车企为了克服实验室的场地限制,会制作等比例缩小的模型车来进行风洞试验。但模型车毕竟不是实车,试验结果很有可能存在误差,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实车进行风洞试验。

    “我们找了好几家实验室,但都不能满足条件。”李琳说道,“后来,中汽研的风洞实验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相对来说,它的面积较大,能满足我们轻卡的试验要求。但中汽研的实验室资源非常紧张,不一定能预约到。好在中汽研对于国内首次轻卡实车风洞试验也非常感兴趣,热心地帮忙协调,特意安排了夜间加班的实验时间。”

      自制塑料脚手架


        风洞试验场地一落定,上汽轻卡的研发团队马上就紧锣密鼓地准备起试验夹具、工装等辅助设备。

  “相对于乘用车来说,中汽研的试验设备和装夹器材与卡车的兼容性不够好。我们轻卡要做风洞试验的话,需要根据试验场的条件设计专门的夹具、工装等辅助设备。”上汽轻卡计算流体动力学经理何润华认真地说。

  其中,最有特点的辅助设备要数“自制塑料脚手架”了。

  “由于卡车的尺寸规格比较大,车身高度差不多有3米,为了能尽快更换驾驶室上方的导流罩等空气动力学部件,小伙伴们都得站在脚手架上操作。” 何润华介绍说,“再加上风洞实验室有防尘需求,一般的脚手架还不能带进来。小伙伴们只能自己动手,用折叠的塑料部件临时搭了几个脚手架凑合使用。”

  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上汽轻卡的研发团队站在“颤颤巍巍”的脚手架上,忙碌地更换着导流罩、顶侧护板等车辆顶部的空气动力学组件,分别对其进行试验测试。大家齐心协力,终于抢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试验。


    “进一步提升能力”

     “风洞试验的效果非常好,通过收集风阻参数并对其优化,我们从多个方面改善了轻卡的不足。”李琳说,“包括导流罩在内,前格栅、外后视镜、车灯等零部件都进行了结构优化。轻卡的经济性也由此得到了大幅提升,油耗可降低6.3%。”

      通过本次试验,上汽轻卡的虚拟仿真能力也得到了验证。“这次试验做完,大家都非常开心。” 赵魏维笑着说,“做实车风洞试验前,我们就对车身的空气动力学组件进行了仿真模拟。模拟的结果和我们实车试验的结果很相近,这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自信心。”

  但是,作为此次轻卡实车风洞试验的有力推动者,上汽轻卡的研发团队仍旧不满足。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。我们希望可以和包括乘用车在内的其他车企一起切磋、交流,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,从而提升我们的研发水平,将产品做得更好。”李琳笑着说。


收起